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latform
不知不觉,进入职场已经快两个年头了。
在大厂里拧过螺丝,也在创业公司里锤过钉子。大厂的好处是制度齐全,但教条僵化。创业公司相对自由,却在协作流程上有很多不足。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职场的那些事儿。
- 工作倦怠
- 青年人管理指南(包括向上管理和向下管理)
- 职场沟通建议
一、工作中的不良情绪
(1)工作和生活是分得开吗?
happy xiao 在《枯燥工作的好处》这篇blog里提到不动脑的工作,如在流水线上做重复作业的工人,工作繁忙或不繁忙,度过一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以后走出车间,车间里外物理空间上的区分,就可以将工作和生活区分开。
但在电脑上工作的人(多是脑力工作者),下班离开办公室以后,依旧要回复工作上的消息,思考工作。只要是脑力工作,你就无法让你的大脑停止思考与工作相关的事情。
《Lean in or lie down? Balancing jobs, side projects, and hobbies》这篇文章里说道:社交媒体和生产文化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兴趣混杂在一起无法分开。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发达让工作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生产力崇拜”的紧张的工作文化,也让我们的工作压力更大。
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工作和生活是很难分开的。
对此,我的建议是,工作时就好好工作,生活中好好享受当下,发展兴趣时也专注其中,不要在多种任务之间来回切换,增加不必要的脑力成本。需要专注时尽量远离社交媒体,远离手机。或许只有当我们放下手机,专注于地做某件事,而不是频繁被社交媒体打断时,才能将工作、生活和兴趣分开。
(2)工作倦怠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地会在工作中产生不良情绪,可能是遇到了大笨蛋老板,可能是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可能是对工作感到倦怠。
最近我在工作中,就陷入了工作倦怠。大概的表现就是每天早上到公司以后坐下,面对着电脑,虽然知道有很多todo,都非常不愿意投入到工作。
这两周自己分析了很多原因,大致的原因有以下:
- 收益不及预期,且看不到前景明确的方向
- 几乎得不到正向反馈,感觉工作成果得不到认可
- 工作难度增加,工作量增加,但收益却没有增加
感觉自己像一节干电池,每天在公司耗完电以后,晚上回家充电。我通勤使用的电动车都可以做到两天一充,而我只能一天一充,续航极差。工作中的无意义感很强烈。
因此我也阅读了很多工作倦怠相关的文章
比如阳志平老师在文章《为什么工作会杀人?》中详细地介绍了工作倦怠的定义、测量和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工作倦怠。
① 什么是工作倦怠?
心理学家 Christina Maslach 在 1976 年发现的一种现象。她发现在服务业、教育业、医疗行业,容易出现一种现象:**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工作热情却消失了,对工作中涉及的人漠不关心,对工作敷衍了事,持有负面态度。**1982年正式定义了工作倦怠。她将工作倦怠定义为一种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工作倦怠有三个重要指标
- 情绪衰竭
- 去人性化
- 成就感低落
早期的工作倦怠,认为工作倦怠只出现在那些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但在信息时代,心理学家发现一位较少与人打交道的从业者,也非常容易出现工作倦怠。
② 如何诊断自己是否处于工作倦怠中?
心理学上有量表工具来判断是否处于工作倦怠中,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中访问量表。
量表题目如下:
请按实际情况用李克特七点量表回答。“1= 从来没有”、“2=难得会有”“3=很少有”、“4=有时有”、“5=常常有”、“6=一直有”、“7=总是有”
将你的得分累加,就代表你的工作倦怠程度。
其中,第 3 题、第 6 题、第 18题、第19题请反向记分。也就是选 7 得 1 分,选 1 得 7 分。得分越高,代表你的工作倦怠症状越严重,你越需要引起警惕。
③ 导致工作倦怠的生产制度
从情绪衰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落三个指标出发,我们分别可以找到以下的制度,正在加强工作倦怠。
情绪衰竭:给大脑的内感受网络分配的预算不足
- 996、大小周等长时间工作制度
- 严格打压摸鱼
去个性化:职场中的去个性化,人们只在意的职责,而不在意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 花名制度,
- 削弱员工之间的私下联系的制度
成就感低落:
- KPI或OKR制度,完成不了会产生挫败感
- 末位淘汰制度
④ 如何减轻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工作,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和家庭生活。
避免工作倦怠,首先我们在工作中不应该只把自己当做机器,而是要像一个人类一样生活,像人类一样工作。
阳志平老师在文章中这样说道
从战略选择上来说,你需要从事那些轻度脑力劳动+中度体力劳动的职业,你要成为内在动机驱使的人;从战术上来说,你需要掌握一些生活技巧,比如品味生活;再如增加自己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心理资本与技能资本。
ps. 工作倦怠可能的原因
可甜CEO在文章《青年人大概升职加薪指南》中也说道:
造成工作倦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有:
- 把工作当作主要的唯一代偿,工作顺利就开心,不顺利就开心;
- 不热爱工作的内容,而重视的是外部激励回报,例如升职加薪/数据涨跌等等
- 长期工作压力大,职业发展无突破
- 感受不到在做的事情的意义
- 看不到成长/甚至空间或希望
当出现工作倦怠时,我们应该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是我的原因还是公司的原因?
分析完原因后,或许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来减轻工作倦怠
- 放松休息,换一个环境待几天
- 给自己创造正反馈回路
- 和leader反馈你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
- 如果情绪低落非常严重,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二、青年人管理指南
上面分享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青年人管理指南》,是我今天重点想安利的文章,感觉句句字字写在我的痛点上,给了我很多启发。
文章主要从知人善任、线下协同、向上管理、职场沟通四个方面提出了很多职场建议
例如
在向下协同部分,作者说道,应该尽量避免使用IM布置任务的坏习惯,如果实在忍不住,应该给事项加上优先级和deadline,不然你的下属会将你安排的任务默认设为P0去完成。
在线上管理部分,作者说道,一定要做到及时同步和沟通,不要害怕打扰到领导,有事直接艾特。遇到困难时不要因为害怕丢脸而不同步信息,应该主动同步困难,而不是自己捣鼓半天后发现搞不定,既浪费了时间,又没做成事。
还有如
事故报告:我们以前还需要写**「事故报告」,发现大家都很抗拒,虽然也不和任何工资/奖金挂钩,后来改成写叫「踩过的坑」**,大家就好多
这样有趣的描述,真的建议每一位职场人士都可以阅读这篇文章。
三、职场沟通协作建议
沟通是一生的课程,在职场中的沟通尤其如此。
(1)与人共事的原则
这篇文章的作者有着丰富的本土和跨国的工作经验,对于职场中的合作,她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与人共事的原则:
- 绝不互相指责
- 无论当下苦难看起来有多大,我们都相信这个事情的背后有一个积极的意义,我们要记得去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能够在艰难时刻彼此鼓励
- 主动站在彼此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从多远的视角去思辨。锻炼自己的同理心,理解更多类型的人。
- 我们能够用长期思维去做决策,并且总是支持彼此的成长。
(2)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
- 金字塔原理的四大基本原则,请牢记:
- 「论」结论先行
- 「证」以上统下
- 「类」归类分组
- 「比」逻辑递进
- 在职场沟通中,和人沟通,不要使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一步一步论证告诉对方你想要做什么?而是应该先把结论抛给对方,明确告诉你有求于对方的事。然后再言简意赅地说明背景及目的,让对方可以清晰地理解你。
- 当你向对方抛出一个问题,又不附上背景的时候。接收信息一方的感受就像是在微信里收到了几年不联系的老同学的一句“在吗?”,想想就知道对方是想来借钱了,接收方会对这样的疑问句充满了不安和焦虑。
- 在说服人时,更适合使用演绎的方法
- 但在表达或提供方案时,更适合使用归纳的方式
(3)用OKR统一战线
- 当你在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时,或许对方是一位程序员,而你是一位财务,你们的认知结构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候应该提到你们共同的目标。公司的OKR可以帮助你们统一战线,减少不必要的解释。
(4)SBI反馈模型
在职场中,提供反馈,可以使用SBI反馈模型
S-B-I:“情况-行为-影响”
研究表明,员工往往更喜欢纠正性反馈,而不是积极反馈,但是管理人员通常不愿提供纠正性反馈。原因是,纠正性的反馈需要较高的表达成本,常常会使工作关系变差。
职场上的反馈总是延迟提供的反馈,直到绩效评估时才提供反馈。延迟反馈会导致错误更加持久。
SBI反馈是一个简单的结构,可用于提供有效的即时性反馈
该结构的关键在于对情况、行为和影响的描述:
- 情况: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开始描述,提供具体的情境;目的是让受众更好地代入场景;
- 行为: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行为。但是此处要注意避免直接做主观地判断,而只是对事实进行描述。并且尽量使用可以良好的数据,保证描述的客观和严谨;
- 影响:阐述的对这个现象的看法,描述它的影响。尽量用“我”或者“我们”来说明这一点,整个过程中应该强调一起寻找积极解决方案的重要性。避免怪罪队友。
当然SBI模型不仅适用于负面情况,你也可以用它来夸人
以上。
本期分享来的比平时晚了一周,实在抱歉。上周末一直沉浸在工作倦怠中,周末只想好好休息,给自己充电,所以推送晚了。
像我这样在一周的工作后,坐在电脑前花半天到一天的时间整理写作编辑发布文章,不产生任何收益,你们的反馈是我唯一的创作动力。
如果你读到这里,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希望你可以给我一点反馈。订阅,评论,点赞,在看,分享给有需要的人,都可以,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