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latform
你好,我是潦草学者,这是第 39 期草稿拾遗。
智慧造就了他的孤独,就好像多年以前,孤独造就了他的智慧。via.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 生活体验
最近疫情被封控在家,叫不到外卖,被迫自己下厨。
一周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耗费时间
是的,做饭太浪费时间了。
但似乎每次和家人朋友抱怨起这个,他们似乎很难理解做饭是一件多么难办的事儿。对爸妈一代人来说,在家做饭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他们熟悉菜市场的价格,知道怎么挑鸡蛋,知道什么米煮粥好吃,什么米适合煮饭,知道应该怎样安排一家人一餐饭。
但这些能力对于我这个城市白领来说,是陌生的,说做饭难办,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一是规模效应。
一个五口之家,住一次饭,有分工合作,有人洗碗,有人做饭。每个人付出的成本都少一些。
做完饭后,一家人一起分享,享用美食。心理学里讲,人是有利他心理的,做完一餐饭后和家人分享。把饭分享给家人,比起自己享用,要多很多满足。如果还能听到家人的夸奖,还是额外的奖赏。
但在城市白领的独居生活里,一人做饭一人食,效应大大降低。
总结起来,供给侧的规模效应降低了做饭的成本,而需求侧的规模效应,提升了用户体验。
再者是时间,
白领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下班已经是六点半,有时还要加班。倘若再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煮饭,吃饭,洗碗只会觉得太浪费时间了。一切结束,一看闹钟,恐怕已经 9 点,已经错过电视台传统定义里的“奖金时段”了。
加上我的厨艺,应该说很勉强才能称之为“厨艺”,也使得做饭大打折扣。还受限于封控,能够买到的食材非常有限,换来换去就那几样。一周下来,现在自己最满意的是煮白粥,葱花炒蛋,配上罐头鱼。
对比起两代人的生活,科技的进步,商业社会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所以我们不必自己买菜,不必自己下厨。每天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能收到送上门的饭菜。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大大解放了我们的时间。
但时间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得到更多休息,反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上。这就是城市白领的生活。
🤔 思想碎片
01
这周其实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总是对眼前各种荒唐的事物感到愤怒,愤怒过后是无力。
表达出来,一定带着很多戾气,不适合在这里分享。我不知道这样荒唐的事情会持续多久?希望我们不要等到1973年才有所收敛。五年后才结束。
02 把微信群聊当作聊天记录
读汪丁丁老师的读书笔记
发现原来汪丁丁老师和我一样,有把微信群聊当作数据库的习惯,找人找内容都很方便。
他不会浏览全部的群聊消息,但比如在他们的圈子里,当他想要了解“陈嘉映”的全部讯息时,他便可以在微信中搜索“陈嘉映”,大家对于陈嘉映内容的讨论,便都浮现眼前。
这也提醒了我,要去参与更多的微信群聊。群聊可以免打扰,可以折叠,但多加几个相同兴趣爱好的群聊,总是不会错的。
所以如果你有关于个人成长、自我管理、效率工具、行为科学、摄影扫街、互联网从业者、产品运营、电商、SaaS等等的群,可以邀请我一起进入群聊,讨论感兴趣的共同话题。
灵感来源:汪丁丁:读书随笔(十二)
☕ 内容杯测
01 专家是如何形成的?
这篇 2007 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讨论了成长为专家的必要条件。
一、刻意练习
包括两个方面的练习。
- 熟练自己已经掌握的
- 扩展未知的领域
并且刻意练习不仅仅是练习,还需要学会思考,思考自己需要练习什么,如何练习。
二、教练和导师
即使是最顶级的选手,奥运冠军,也需要教练,教练帮助你自我训练
在最开始的时候,一个好的教练可以加快你的学习速度,非常有成效;
随着你的学习越来越完善,教练也会引导变得更加独立,摆脱对教练的依赖。
最后的阶段,是模仿,然后创新。
- 例如,富兰克林,通过读一篇好的文章,然后自己复述一遍,再和原文比较,来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掌握
- 他还尝试将文章变成通俗易懂的诗词来向他人复述和教学,这和费曼的理念很像
- 再比如,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的表达技能很厉害,可以预先想象自己会怎么做,再对比他做的,以此来学习对方
02 知识工作者与自我管理
这篇文章是语雀团队发表的电子书《知识管理的觉醒》的内容节选,这本书目前正在语雀中更新。讨论的是知识工作者在新时代中的变化,遇到问题的变化,能力需求的变化等等。
在这篇文章惊喜我的事情,是文章通过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理论,将自我管理与知识工作者两个体系结合在了一起。并论述了知识工作者进行自我管理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文中认为:
- 每一位合格的知识工作者都是一位终身学习者;
- 技术进步会淘汰固步自封者,同时增强持续学习者的效率;
- 知识工作者将工作视为终身事业,故而坚持长期主义;
- 知识工作者即管理者,也要追求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
- 知识管理就是追求卓有成效地学习知识。
这个概念,似乎说明了多年来,为什么我会不断向自我管理靠近,好像有什么引导着一般。回过头来看,正是因为我是一位知识工作者,是一位需要终生学习的人,所以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文章链接:知识工作者的新时代
03 团队如何保证软件的高品质?
这篇文章来自最近大火的 Rewind 产品的创始人。
文章作者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结合正在进行的 Rewind 开发工作,聊了在软件开发团队中,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他看来,需要多个层次的共同努力。
组织层面
- 组织的制度要支持和激励好的产品质量(但对每个公司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激励效果)
- 组织文化也要鼓励好的产品质量。
员工层面
- 工程师的能力要过关。
- 合理的工作分配也必不可少,应该尽量给不同的工程师分配熟悉的,擅长的工作。让每个工程师在自己的领域能够保证质量。
- 团队协作工具似乎受到的重视不够多,采用合适的工具,可以提高工程师的效率,优化管理。
文章链接:Craft
04 步行可以增强创造力
本 newsletter 一直在不断说明的理念:忙碌是创造力的敌人,灵感只在松弛时出现。
当你处在忙碌和焦虑的状态下,大脑是很难迸发出新的灵感的。灵感只在你松弛的是藏在出现。所以在你每天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给自己安排一段空白的,休闲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发呆、冥想、散步等等都非常好。
而这篇文章,也论证了步行可以提高创造力。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与坐着的人相比,一个人在室内行走或在户外新鲜空气中行走产生的创造性反应是坐着的人的两倍。
所以,每天留出一段时间去散散步吧。
05 为什么日本会进入“失去的三十年”
一、广场协议
19世纪80年代,当时的背景是,美元石油体系破裂,全球的法币都处在被市场定价的阶段,没有汇率管制。
当时日本货在全世界范围内太好卖了,美国的很多企业都被日本企业超过了。而且美元还一直在升值,在石油美元体系的夹持下。所以美国货就越来越难卖。当时美国的情况和今天一样,逆差非常大,日本占了逆差的40%,西德占了逆差的10%。
所以美国就把几个国家拉起来开了一个会,通过金融手段的方式,强行改变日本的汇率。比如日本集中在市场上抛售外汇储备,使得日本升值。
那日本为什么接受这个协议?
其实在广场协议之前,日美两国已经进行了很多次贸易战,日本做出过很多次退步,但每次退步,都只是短痛,无法阻止日本贸易额不断增长的趋势。所以日本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甚至还主动提出了相对美元升值 10%-20% 的。有点自大。
相对新增 10^%-20%,倒也还会,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因为法币的汇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所以就有很多投机分子,推高了日元的价格,升值一度升值到了40%。
但这依旧没有让日本的增长趋势降低。
反而日本还因为日元升值,在海外购买了大量的资产。
所以当时日本人是非常得意的。
二、广场协议之后的一系列措施
真正让日本泡沫破裂的是日本的一系列财政措施。
简单地说,就是往房市和股市里放了大量的钱,导致资产不断推高。而后政府又突然加息,推出房产税。导致日本经济崩溃。
但为什么日本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呢?源于日本的财阀体制,经济部门做出的方案,并不是日本全体最优,而是部分财阀最优的。为了自己的利益,有可能做出很荒谬的事情。
当然,本国也有这个问题,但一般不是为了财团利益,而是为了权力。
文章链接:Up 主@钞能力毛毛的视频
06 11个生活作弊代码
文章作者将其称之为作弊代码,返璞归真,理解为生活小 tips 会更贴切。
- “Do you know what I miss? Relationships.” 人生到最后,最珍贵的都是 Relationships
- “Nobody cares; work harder.” 当你感到失落,大声对自己说:没人在意,加油干就完事儿了(奥利给!)
- “Think before you think”
- 有点像罗素说的,潜意识如何作用于思考
- 关于思考的思考,姑且可以称之为“元思考”?
- “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Naval 说没能能在成为你这件事上打败你,避免和其他人竞争,而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做自己。
- “Obstacle is the way”
成功的路上总是艰难
- “Love is best spelled T-I-M-E.”
爱不是嘴上所说,而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表达爱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愿意陪着你。
- “No one can make you feel inferior withour your consent.”
每个人都有在处境下自主做出选择的而权利,所以只要你不认为,没有人可以瞧不起你。
- “You are and become whant you see, listen and read.”
你的经历过的事,读过的书,聊过的天,造就了今天的你
- “Remember, everyone you meet is afraid of something, loves something, and has lost something.”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中大的情感背景故事走来走去,如果我们能记住这一点,我想我们会以更多的同情心对待彼此。
- “The less expensive stuff you have, the less there is to worry about.”
你拥有的东西越便宜,就越不用担心(这点我还无法理解到位)
- “You can be anything or anyone you want, just act like it.”
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只要像他一样行事
感谢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或 https://zhiy.cc/messy ,可以通过邮件接收草稿拾遗。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点赞文章,或是转发给你喜欢的人,或是给我买杯咖啡,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和我一起学习,你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感谢阅读,这篇文章陈列了过去两周里,我认为有用或是有趣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我在周末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整理和编辑成文,发送给你。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点赞文章,或是转发给你喜欢的人,或是给我买杯咖啡,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不苟活日记)和我一起学习,你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