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latform
你好,我是潦草学者。
这是草稿拾遗的第 30 期,有 1228 位朋友订阅了这份 newsletter,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 1234 位。
我寻找最聪明的人来质疑我的观点。当我完全搞懂他们的思路后我再选择拒绝还是接受他们的意见。年复一年的如此重复不仅增加了我正确的几率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真谛。—— 雷・达里奥
🍜 生活体验
现在租的房子是在顶层,采光非常不错,但夏天一来,36度的高温让人炎热难耐。加之客厅没有空调,我已经是能比较耐热的人,但到了这样的天气,两只风扇开最大马力嘎嘎地吹,唬到脸上的却也还是热息。实在让人心生烦躁,开始在搜索框里搜索各种顶层降温的好方法,甚至打开京东开始搜索空调的价格。
就这样,本来打算写文章的我,在炎热和各种降温方法里度过了一个小时。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说热带没有哲学家,炎热的气温让人放弃思考。
又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吹上空调的盛夏,小学的某个暑假即将结束,我赖在老家,不愿回城市上学。
距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爸一反平时严格的教养态度,哄我说:在家里装了空调,并和我形容那种凉爽的感觉,和风扇是有多么不一样。我才抱着一点对凉爽的期待,回到了城市里,人生第一次在家里吹上了空调。
第一次吹上空调的感觉,是非常震撼的。在炎热的气温里,竟然有一个空间,满是凉爽的空气。
正如项飚老师在《把自己作为方法》里描述自己第一次吹风扇时的语言:
这是很大的事情。当你回家,电风扇坐在桌子上,那个风吹过来,还能摇头,在夏天带来的那种愉快感是革命性的。
夏日午后,把水磨的地板拖干净,躺在地板上吹空调,睡午觉,成了我对凉爽的定义。
现在的我,正想着写完文章,躲到房间里吹空调。
🤔 思想碎片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会发现自己没什么可写的,也因此让我的创作非常痛苦。
我想了很久,觉得有几个原因。
一是我在自己的研究上花的时间确实变少了,更多花在了聊天和创作上。
二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工作的研究上,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技巧,但一直以来我担心这样的分享,受众面比较小。
但前段时间读到 Platform Thinking 的 Newsletter,作者张宁在 Both Sides 中说
这个 newsletter 的写作方向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转移,正如一开始我也没有很好的定义它的方向。它就是真实展现我的阅读和思考,因而会随着我生活和工作的重心发生迁移。 我相信一些读者可能会感到不适,那么只能各自祝愿,有缘再见;当然也有一些朋友面临类似的转变,那么就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读到这句话时,感觉道出了我的心声,当然张宁是更加勇敢的,而我却怯于读者的喜好而不敢分享。
思来想去,我觉得我也可以勇敢一些,我的创作应该是基于我的研究的。与我而言,降低了创作和分享的压力,也可以遇到更多志同道合和的人,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理解产品经理这份职业,带来些许启发。
☕ 内容杯测
01 心理偏差:宜家效应
宜家效应是指人们对一个事物价值的认知,不止于事物的价值,还包括自己在事物身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人们总是在搬家时恋恋不舍,在分手时保留前任的丝毫印迹,对使用年限长久的物品抱有得意。
宜家效应在营销中的运用,商家可以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费试用,或是将商品与用户熟悉的概念、IP 联系起来。
02 战略分析:布鲁斯・亨德森 的三四法则
这个法则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竞争市场中,不会有超过三个重要的竞争对手,其中最大的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超过最小的市场份额的四倍。
也就是说
- 任何两个竞争者之间的市场份额为 2 比 1 似乎是平衡点,在这个点上,任何一个竞争者增加或减少份额既不切实际也不有利。
- 任何份额低于最大竞争对手四分之一的竞争对手都不能成为有效的竞争对手。
这个法则在很多行业中都生效(如美国的啤酒、广告市场),如果不是按照这样的比例,那么可以说明这个市场依旧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美国的笔记本电脑市场)
03 电商拆单的原则
拆单是指将用户下的一个订单,拆分成多个订单。
在读《电商产品经理宝典时》,书中对拆单的描述是:
- 不同店铺、供应商,拆单!
- 不同仓库发货,拆单!
- 不能存放在一起的品类,拆单!
- 不同物流配送方式,拆单!
当时只是觉得涉及拆单的场景还挺多的,要好好考虑。
最近在工作中,对拆单又有了新的想法:
悟出来拆单的原则,是 —— 一次履约,即一笔订单
在电商的场景中,一次配送就是一次履约,所以从不同仓库发货,走不同的物流方式,都要进行拆单。例如在天猫超市同时购买了牛奶和零食,因为牛奶要使用冷链配送,而零食是普通快递运输,那么订单会被拆分成两单。再例如,在游戏中购买虚拟商品,比如皮肤,将发货发到账户上,就是一次履约,那么无论同时购买多少皮肤,都可以当作一笔订单处理。
关联阅读:《电商产品经理宝典》
04 如何做艰难的决策?
这篇文章中,作者给做难以决定的决策提供了一些建议:
- 跳出原有的框架,从更加的时间跨度,思考每一个决策的长期影响,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每一个选项
- 拆解决策的步骤、影响,并分配权重。时刻思考你更关注的是什么
- 关注自己的情绪,在选择职业或者伴侣等事情上,决定应该来自于潜意识,来自内心深处的地方,并不适合用理性来决策,或许应该遵循内心深处的感性。
05 孟岩的处事方式
孟岩在《多面》这篇文章中,描述了自己的一些处事原则,我非常赞同。
- 努力寻找本质,避开标签和浮夸的描述;
- 给自己的工具箱里多装一箱 thought tools;
- 利用每一个起心动念来观察自己。
- 开放一点,再开放一点
文章链接:《多面》
06 思维的衰退是由写作的缺失带来的
直到前不久在做一个在线讲座的时候,谈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我鼓励学员多写东西,因为写作能让你的思维变得更清晰。然后我突然意识到,我自己的思维衰退难道不就是因为停止写作而带来的吗!
写作对于语言的精确性,逻辑的严谨性以及观点的全面性要求比口头表达要高很多很多倍。
口头表达是直觉的语言化过程,但写作则是抽象思维的具象化过程,它们调动的是我们思维不同的部分,而这两个部分无法相互替代。
保持思考,思考是思维的锻炼。
保持写作,写作就是思考。
07 一些关于阅读的建议
读了很多阅读相关的文章后,会觉得这篇文章讲的观点像是正确的废话,甚至还带着一些广告。但既然是正确的,还是值得分享下。
我挑出了作者文章13条中比较重要的几条。
- 停止阅读你不喜欢,或读不进去的书。
- 适当阅读那些你不同意的人的思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如果找到了阅读过程中验证了自己的否定,也算是加强了自己的思想。
- 阅历是人生经历的扩充,人生经历是有限的,而阅读可以帮助经历了解不曾经历的经历
- 读书的数量是一个虚荣指标。应该关注读书的质量,而非数量。
感谢阅读
如果你想通过邮件接收草稿拾遗,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或在 https://zhiy.cc/messy 订阅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点赞文章,或是转发给你喜欢的人,或是给我买杯咖啡,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和我一起学习,你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感谢阅读,这篇文章陈列了过去两周里,我认为有用或是有趣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我在周末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整理和编辑成文,发送给你。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点赞文章,或是转发给你喜欢的人,或是给我买杯咖啡,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不苟活日记)和我一起学习,你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