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在Notion中实践zettelkasten
2021-1-8
| 2023-9-18
0  |  阅读时长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latform
 
📄
使用Zettelkasten笔记强化学习
里我介绍了Zettelkasten笔记方法来强化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方法以后,我们需要好的工具来承接这样的笔记。
我会在这篇文章将再次介绍zettelkasten及其重要思想,并介绍我如何在Notion中实践zettelkasten。
 
先介绍一下使用到的工具

Notion

notion image
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我使用或了解过国内外几十款笔记软件,印象笔记(Evernote),语雀,notion,Roam Research,有道云笔记,wolai,飞书文档等等。
最终在2020年将自己在印象笔记中存储了3年的笔记,全部转移到了Notion上,并打算长期使用Notion作为自己的知识库管理工具。在深入了解zettelkasten以后,也使用notion来作为自己的zettelkasten工具。
Notion是一款 all in one 的笔记软件。
对比其他笔记软件,Notion的优势在于高度自由的页面结构、丰富的页面展示和简约的UI设计。notio的万物皆block、无限嵌套的page和反向链接,让notion中的笔记无限自由。同时其多种的datebase样式和embed功能,让页面可展示的信息更加丰富。简约的UI设计是字面意思,也是重要的加分项。
有人评价道,notion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笔记软件,而更像是一个建站工具。也有人说,Notion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组织格式,一种全新的文档格式,其意义可比肩当年超文本(Hypertext)给Web带来的冲击。
notion image

Zettelkasten

notion image
Zettelkasten是一种有助于保存、关联和启发思想的网络结构笔记方法。
因为中文世界里对zettelkasten的翻译不一,有的叫卡片盒笔记法,有的叫滑箱笔记法,有的叫原子笔记法。我个人觉得这些名字都很难全面地概括zettelkasten,因此本文会直接使用原称“zettelkasten”作为笔记名称。
定义中的“思想”一词,我本想使用“知识”或“信息”,但这两者显得或太宽泛或太狭小,于是折中使用了“思想”一词,寓意为思考的结果。

关键思想

  1. 强调复述
    1. zettelkasten强调我们在笔记时,要使用自己的语言将阅读到的信息复述一遍,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这一思想来源于“费曼技巧”:理解一个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话把他讲出来。
  1. 强调联系
    1. 使用zettelkasten,要求每次新增笔记时,都思考新增笔记与现有笔记之间有哪些关联,并将他们联系起来。由多个笔记之间的联系便构成了一个网络结构,这一结构与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最接近,而且如此记载,我们也可以顺着联系阅读笔记,启发更多的思考。
      使用网络结构的好处还在于,知识本身是具有网络效应的。随着所学习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容易在知识与知识之间找到联系,我们也可以基于现有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并记忆知识,也让我们更容易发现新的问题。也就是说,随着记录的笔记越来越多,笔记之间的联系会更多,记笔记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1. 强调大脑与笔记之间的互补
    1. 大脑的优势在于思考,而注意力和记忆力是有限的。zettelkasten的思想在于让大脑和笔记负责各自擅长的工作。大脑负责思考和理解,笔记负责客观地记录和存储信息,并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可视化。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让大脑可以将仅有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专注于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释放出更多大脑的创造力。
       

工作流

zettelkasten的具体流程,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
使用Zettelkasten笔记强化学习
简单地说,提倡在记录笔记时分成2两次记录,第一次用复述的方法记录文献笔记,第二次将文献笔记从其原有的语境中抽离,转化为空白语境中的直白的文本表述,方便未来的自己阅读。
使用卡片盒笔记法,要求我们拥有两个滑箱(zettel),一个用于存放参考文献(reference),一个用于存放笔记(zettelkasten)。其次我们还需要用到标签和索引功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笔记。
 

Zettelkasten实践

01 构建参考文献库 - [[reference]]

在notion中新建一个页面,并将页面设置为List-database。(也可以使用Table-database
根据你的需要,你可以给database中的页面设置任何你想要的属性,并在database属性中设置想要展示的属性。我自己给页面添加了标签(tags)、链接(Url)、是否已阅读(checkbox)和UID(formula)属性。(如下图)
将database设置为按照创建时间降序排列,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最近阅读的文章。
notion image
#### 剪藏参考文献
这些参考文献多是使用chrome的第三方插件剪藏创建的
推混合使用 Notion Saver 和 Web Clipper 两款插件。Notion Saver的优势在于可以自动为页面添加图标,并可准确地保存到想要的页面。Web Clipper的优势在于抓取内容最准确,并支持按照markdown的格式输出。
每当我需要剪藏微信文章时,我会先使用Notion Saver将页面保存到Notion,接着打开页面,再次使用Web Clipper智能提取页面内容,并复制内容,粘贴到Notion中。

02 构建滑箱 - [[Zettelkasten]]

再新建一个页面,并将页面设置为Gallry-database。
同样的,为database中的页面添加属性:标签(tags)、链接(Url)、是否已阅读(checkbox)、是否已复盘(checkbox)和UID(formula)属性,图中我根据自己的需要,还添加了话题(tags)属性。
同样设置按照创建时间降序排列,并将未完成的笔记排在最前面。
notion image
#### 更多视图
Notion中丰富的database,支持我们根据需要,设置database的展现形式、排序方式,筛选条件等,创造多样的视图。
#### 日历视图
比如,我想查看自己添加笔记(zettel)的节奏,可以使用了Calendar视图。
notion image
#### 每日回顾
筛选创建时间在一周内,且已完成的笔记,可以查看最近需要回顾的笔记,我将其命名为【每日回顾】,养成习惯每天回顾。间隔重复让我们更牢固地记住知识。
notion image
#### 随机漫步
依赖于Notion中database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我们可以为每一条笔记添加一条唯一标识。
每一个笔记都自动带有一个[Created time](创建时间)的属性,以来与这个属性,我们可以使用公式
因为理论上不存在两条同时创建的笔记,我们可以将笔记的创建时间对应的时间戳作为笔记的唯一标识(UID),
初次之外,还可以利用时间戳实现类似于flomo中【随机漫步】功能的效果。
公式如下,原理大概是通过两个质数之间进行运算(具体我也不是很懂),生成另一个质数。
这个公司会每10分钟变化一次,你可以通过控制公司中的 600000=10(min)*60(s)*1000(ms) 来改变它的变化频率。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03 创建反向链接

在文档中的空白处使用“@”符号,搜索你想要连接的page,选择即可。如果你想要连接的page还没有创建,也可以在使用图片中最底部的New“${pagename}”page in...功能来创建新page。
在链接的页面后,你也可以使用页面中的backlink,快速返回到刚上一个页面。
notion image
 

04 索引页 - [[Index]]

《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中说到:
为了方便笔记可以更容易滴被找到,我们需要为笔记添加索引。但记住要非常克制地使用。
不要将所有的笔记都添加到索引中。而是把索引当做一个切入点,让以更快地找到笔记。当我们需要寻找其他笔记时,可以根据这些标签之间的联系进行跳转,这也就是真实地域笔记系统进行对话。
使用索引将笔记放到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从而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因此索引的名称也需要有讲究,需要但看到索引时,就能够进入笔记所需要的语境。
以下是我关于《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一书的索引页(的一部分)
notion image
 

结尾

以上是我的zettelkasten在notion中的实践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关于Zettelkasten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学习方式
我想引用费孝通先生说的: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存储什么样的知识。
相信在笔记系统里也是一样的,使用网络结构存储的知识更适合存储我们碎片化的思想,例如读一篇论文的想法,读一篇公众号文章的想法。而对于那些有明确归属学科的,线性的的知识,例如一门机器语言的学习,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则可以使用树状结构来承接。
而树状结构之所以不再适合这个时代,是因为互联网让我们可以轻松地接触到跨学科的知识。一方面随着笔记数量的增多,我们总是需要重新调整分类体系(树状结构),也总会纠结于新增的笔记应该放在哪个分类下。另一方面,知识的创新总是在传统学科的边缘地带产生。使用树状的知识库结构,显然不利于这种创新的出现。
notion image
  • 个人成长
  • 效率工具
  • 阅读公众号的正确姿势使用Zettelkasten笔记强化学习
    Loading...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