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latform
电瓶车简直是城市交通的外挂。
在一二线城市,我们知道房价和房租,和与地铁站之间的距离是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忽略区位的因素,距离地铁站越近的房子,往往房价就会比距离远的要高。
我现在住的房子,距离地铁站的距离是1公里,步行需要15分钟。如果运气好,能够扫到共享单车的话,差不多需要花8分钟时间。而如果你拥有一辆电瓶车,这个路程只需要花4分钟,就可以到达地铁站。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15分钟对比 4 分钟的日晒,体验差距是很大的。
电瓶车让你的日常活动范围,从周边 1 公里扩大到了周边3公里。
也因为我有电瓶车,我可以把房子租到离地铁站更远的位置,一个月省下了 500 房租。甚至距离地铁站 3 公里,都是可以接受的。
在三四线城市,现在的城市交通几乎是被电瓶车和摩托车占领的。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就可以看到小轿车一排排地赛在路上,而电瓶车和摩托车却穿行自如,甚至横行霸道。
在我长大的三线城市,以前我念书的时候要出门去农科所,转公交线要转三趟,所以选择坐摩的是最方便的,从市区的东边到西边,只要花 25 块钱。因此摩的产业繁荣,几乎随时随地可以叫到摩托车。
但上一次回去,摩的这个行业已经几乎消失了。
据我的观察,这座城市摩的行业的衰退有两波
第一波是各大网约车平台的入驻,网约车的入驻,拉高了出租车的供给,也让打的变得更加方便。摩的师傅们不得不压低了价格。要不网约车也是25元,摩托车也是25元,市民肯定会选择网约车。
第二波是各个平台投放了共享电动自行车,重创摩的行业,市场占有率几乎从十年前 60% ,降低到了 10%以下 (目测)。现在在大街小巷上,共享电瓶车随处可见。三四线城市的市区本来就不大,一样是从市区的东边到市区的西边,骑一辆电动自行车可能时间比摩托车多上 10-20 分钟,但一趟只要3块钱,甚至如果你有月卡的话,四舍五入不要钱。市民的出行当然会优先选择电动自行车。
所以说,无论是在哪一线城市,电瓶车都简直是城市交通的外挂。
之所以说是外挂,因为这个东西总是站在管制的边缘。
虽然已经出台了对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各地也出台了不同的地方政策,但仍比较不成熟,凡是规则,都可能被绕过的。(墨菲定律)按照国家的电动自行车标准,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能超过 25 公里/小时,这是有可能的吗?我想在上牌和检查的时候是的,外卖小哥的电瓶车,开上 60 都是可以的。
当然,电瓶车的收益虽然高,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电瓶车和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比率是最高的,并且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伤亡率也非常高。
如果你也在骑电瓶车的话,你应该认识到这个数据,不代表骑电瓶车一定会发生交通事故,但数据是反映客观事实的。
陈嘉禾是一位对风险管理比较敏感的投资者、创作者,因为上面的数据,他对好友,同样是投资者的孟岩说,一定不要买电瓶车。但有趣的是,孟岩最近还是买了一辆雅迪电瓶车。
陈嘉禾的公众号:@陈嘉禾的研究 孟岩的公众号:@孟岩 孟岩的播客:@不合时宜
我同样有两年的电瓶车驾驶经验
在我看来,虽然骑电动车虽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高,但其实是有办法规避的。
也非常简单,你只要记住:
- 一定要遵守交通规矩
- 不要开太快,不要开太快,不要开太快
- 定期检查保养电瓶车,特别是刹车
李笑来在《财务自由之路》中,某篇接受“元认知”的文章中,有过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开私家车的“元认知”,就是要开得慢,不要追逐速度的激情,很多老司机都对新司机开得慢很鄙夷,但开得慢恰恰是最“元认知”的认知。开私家车唯一的秘诀,就是开得慢。
遵守上面的原则,电瓶车这个交通工具,可以算得上是纳西姆塔勒布说的,世间难得的低风险高收益的事物。
当然,未来对电瓶车的管控肯定会越来越成熟,但至少目前阶段,电瓶车,简直是城市交通的外挂。
全文结束
注:笔者有两年的电瓶车驾驶经验,发生事故1次,开着开着赚到马路牙子上了,车辆前胎爆胎,好在人只是轻微擦伤。